大家都在谈论秦始皇的对与错,他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
摘要:北京时间20191120关于【大家都在谈论秦始皇的对与错,他做的这些事,你都知道吗?】的具体情况和说明,让www.gztcsb.cn新闻频道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
秦始皇早在13岁的时候就被立为秦王,但是由于秦相吕不韦的掌权导致实际上秦始皇是在23岁的时候开始操管国家政事。在秦始皇开始掌权之后,开始实施统一全国的战略;随后的十年中,秦始皇陆续将赵、魏、燕、楚、齐、韩六个国家收入囊中,平定了南方的战乱,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一直以来的贵族王侯专政到此也就结束了,一段君主帝国时期就此开启。
随着六国的统一,秦始皇对于自己收复六国的战绩引以为豪,觉得之前的君、王之称不足以显示他的伟大,于是与大臣们经过协商议论之后,他决定用“皇帝”这一称谓来令臣子们称呼自己,创造出“皇帝”这个称号,从此这个称谓是当时封建社会最位高权重的统治者的代表。当然,对于皇帝这一称谓的尊敬,秦始皇也对其颁布旨意,对于皇帝称谓的继承以及使用的方式、忌讳等等都有了明确的说明,并开辟“玉玺”的使用。
在帝王称谓的创新之后,对于政治上秦始皇也是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一系列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废分封、设郡县、连坐制等等,都对统一国家维护安邦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更加巩固了统一的局面,也为中国日后的管理建立了一套标准的模板。
当然在军事上面,除了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南征结束之后,将随从的南征士兵留在当地与当地的女子结婚、鼓励当地人民移民、还给落后的岭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手工业和农业等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使得当地的百姓成为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对于促进民族融合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对于北方的匈奴,忍无可忍的掠夺和偷袭之后最终出兵,一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长期以来的骚扰,摆脱了长时间的战争。当然秦始皇在征战匈奴的时候,发现了北方有一大块可以开发的疆土,于是鼓励人民移民到边境,一边开垦当地的土地一边驻扎在边境为国家的国防贡献力量,而正是这一举动带动了边远地区的发展,也保证了当地人民安全。秦始皇的征战将一些福建等地区纳入到中国的版图当中,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名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从经济上面来讲,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对于货币的统一在当时的商业上更加方便了国内的贸易流通。对于当时的道路也开始大幅度的修整,一方面促进交通的便利,一方面便利了战争的补给。为此秦始皇还开辟了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同时也更加便利了国内的交通与贸易。
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更加帮助融合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以及与其他六国的政治文化关系。由于六国的统一,六个原本不同的国家如今合并在了一起,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上总是存在着阻碍,于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大大便利了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文字的统一也是对于中国文字历史上的一次演变和改革,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后也对于车辆的进行了统一,以及对于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也有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整顿风俗的同时也是促进各国之间和睦的推动力。
诚然,即使是这么多的丰功伟绩下的秦始皇也有犯错的时候。修筑的万里长城固然保护了边境人民安全的同时,但是他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减轻当时人民的负担;我们一直以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开创的,但我们错了其实秦始皇只是在原本赵、秦、燕原有的城墙基础上将其连接起来。
但修筑长城时候的徭役确实是有点过度,在修筑期间老百姓们还需要向国家缴纳相应的税务,所以在一年的温饱问题还不能解决的前提下,还需要为了国家的修筑进行交税、从而让更多的农民和老百姓无家可归从而流落街头,沦为流民;深思这个问题是统治者的荒诞无能还是管理者的制度问题,对于农民的一度剥削最终也会适得其反,从而引发后来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之后的秦始皇开始对于长生之术有了迷信之举,对于追求长生,又听信一些谗言随后为长生投入的资本也是他晚期的错误之举。
再者讲到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时候,我们一直以来对于焚书坑儒之事有着误解。对于焚书坑儒此时到如今还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当初秦始皇因为求长生不老经劝诫之后,活埋的和焚烧的人与书籍是有关术士的,而并不是儒家。但在记载中秦始皇埋杀的确实是法家与孔家。但对于到底焚烧的是什么样的书籍,活埋的是什么人我们也无法有准确的判断,对于此事至今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故此我们不应该过早地下断论焚书坑儒的错对。
当然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无论是如今的我们、还是以前的一介平民、甚至是秦始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朝代来说,不论是什么时候的统治者还是领导者,都会有犯过的错误,我们不能够只看到错误,而应该好坏兼顾,我们不能因为秦始皇的一些错误,而去放大那些错误,去批评去抨击,我们应该适当地去包容他的一些小错误。毕竟他统一了六国,他统一了货币,为如今我们中国的宏伟、民族的和谐出了不少力。想必秦始皇如今对于后人对他错误的批评也会不由得说一句“这个锅我不背”。